“我想的最多的,就是這個方案是不是最優的,是不是最省的,還有沒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做這一切,只是一個工程技術人員的本職工作。”
劉榮,37歲,中鐵大橋局六公司副總工程師,年紀不大,施工經驗卻很豐富,先后參加了滬蓉高速太湖特大橋、贛江楊梅渡特大橋、漳州九龍江郭坑大橋、蕪湖沿江高速YJ-01標、六潛高速QY-04標、津秦客專項目等大大小小十幾個國家、省市重點工程項目的建設。其間,他優化了多少個技術方案,節約了多少資金,為企業創造了多少效益,已經記不清了。這么多年來,他堅持的工作原則一直沒有改變:將技術與管理進行完美結合,讓每一分錢都花得值得。就這么一個簡單的理由,讓他在技術創新的道路上不斷求解,尋找破局的最佳方案。
每一種歷練,都是一種成長
2010年初春,長江之上的第八座橋——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悄然開建。這是一座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大橋,造型優美獨特、施工難度大、技術含量高,為世界首座最大跨度三塔四跨懸索橋。
這是六公司參建的首座真正意義上的長江大橋,該橋1號塔和漢陽岸錨碇施工由六公司承建,劉榮幾乎沒有什么懸念地成為六公司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項目部的總工。
“是艱苦的環境讓我逐步成長起來。”劉榮的起點并不高,他畢業于武漢鐵路橋梁學校,上班后,被分配到當時的船管處滬蓉高速公路太湖特大橋項目部的測量組,然后是施工設計組,最后從事現場技術管理。“什么都干過,比如我工作幾年后,成為項目總工了,還親自做試驗,接觸的東西多了,經驗自然也就豐富了。”對于曾經的歷練,劉榮非常珍惜。
“我剛上班那會兒,技術人員的工作范圍比現在更復雜,像鋼圍堰、混凝土圍堰、掛籃、托架、龍門吊等等,大臨施工中的一些模板,都是由我們自行設計的。我們既是施工方,也是設計方,所以現場的很多數據直接反饋到我這里,也因此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對哪些結構需要承受多大的力,心里都很清楚。”特殊的歷練方式,使劉榮練就了過硬的本領,同時也加深了技術與管理緊密結合的理解。
由于參建了多個造價低、盈利少的項目,成本始終被劉榮放在首位。“那時好難的,我們接一個項目不容易,利潤又很薄,大家總想著怎么才能更節約一些,多創造點效益。”入職的第一步,他邁得很扎實,首次參加滬蓉高速太湖特大橋的建設,他就參與了承臺、墩身模板及龍門吊拼裝、蓋梁鋼銷法等方案的設計。由于表現出色,到了施工中期,全橋的下部結構施工就由他全面負責了。他不負厚望,與其他同志團結協作,順利地完成了12個水中承臺在汛期前出水的目標,為全橋順利通車奠定了基礎。這種最為基礎,看上去甚至有些枯燥的歷練,卻使他逐漸領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并在日后的工程建設中,展示了令人贊嘆的作為。
所謂創新,就是換一種思路
“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思維模式,要經常變換思路,嘗試使用不同的方法,也許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2008年歲末,津秦客專上馬,六公司承建該線豐南跨京山鐵路特大橋中的一段,包含11.552公里的橋梁下部結構施工以及對應的橋面系、軌道板和764孔箱梁制架工程。這是六公司迄今承接的戰線最長、造價最高的綜合性高鐵工程。原本4年的工期壓縮為2年,工期緊,要加快施工進度,不得不在冬季施工。這時,梁場大臨施工不可避免地要解決北方凍土處理的問題。唐山地區地面平均凍土深度在0.6米左右,如果地表處理不當,來年春暖花開,凍土解凍之時,會有較大的下沉隱患。一般的解決方法要開挖凍土部分,再采用毛渣石進行換填壓實,這樣會使材料使用量加大,工作量增加,成本隨之增大。作為總工,劉榮是如何應對的呢?
“經過實地勘測,我認為我們的地質情況還是不錯的,所以,我結合現場實際地質條件,對梁場的整體布局提出合理化建議,組織設計了梁場大臨施工方案、優化下部結構施工方案。應該說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特別是在梁場地基處理上,產生的效益顯著。”對于津秦客專中的技術方案優化,劉榮如是回憶。在豐南梁場地基處理上,他將六公司以往在梁場地基處理中的經驗與實際地質條件進行結合,建立了整體計算模型,采用“預留可控的地基沉降量”的計算模式對橫移滑道、500噸提梁機軌道的管樁進行了優化設計。
當時,他計算經優化后的方案在箱梁橫移、提梁機提梁的運行后,基礎累計沉降量應為5毫米左右。最終,實踐證明實際情與他的計算結果一致。此項方案,大幅減少了地基處理工程量,將原定的7000多根管樁減至3000多根,減少臨時設施投資約400多萬元。不僅如此,該方案還加快了施工進度,縮短了梁場地基處理工期,使工程投資及施工進度產生雙贏的效果,并對今后大型客運專線900噸梁場的大臨方案優化具有較強的推廣意義。由于對施工過程控制到位,六公司津秦項目部施工的2952根主體樁基優良率為99.7%,單墩臺最大累計沉降量為6毫米,為橋面無砟軌道鋪設打下了良好基礎。該部箱梁預制工藝及技術也走在全線前列,其箱梁預制中采用的帶線定位、鋼筋綁扎定位及點焊定位三者結合的方案,使預留鋼筋線形順直,固定牢靠,定位精準。定制的橋面整平提漿機加定位鋼模和精準精量方案,使梁面標高和平整度滿足規范要求,減少了軌道板系統對施工前的打磨和修整,為無砟軌道施工打下了良好基礎。津秦客專公司曾多次組織全線參建單位到六公司豐南梁場觀摩學習和技術研討,并在全線推廣該部箱梁預制施工方案和質量控制措施的經驗。豐南梁場被津秦客專公司評為全線首批“標準化樣板梁場”。
盡管之前參建的工程都不算大,造價也不是很高,但這些短、平、快的施工經歷,使劉榮因此有機會接觸到各種不同類型的橋梁建設,也是在這些不起眼的工程中,他完成了蛻變過程,最終化繭成蝶。2002年,參加工作五年后,他首次在贛江楊梅渡特大橋的建設中,擔任副總工程師一職。舞臺更大了,責任更重了,他對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了。當時,電腦還未完全普及,喜歡鉆研,善于學習的他,已經在嘗試利用高科技產品為自己服務了。通過摸索,他掌握了工程分析軟件的要領并成功運用到實踐中。利用SAP2000、Analsis、Midas等有限元分析軟件,對復雜的空間結構進行分析,獨立主持設計了各種類型的模板、現澆支架、大型混凝土沉井、混凝土圍堰、鋼圍堰、鋼板樁圍堰、大型0號塊托架、菱形掛籃、桁架掛籃、龍門吊等結構,均取得良好效果,達到臨時結構用料省、安全可靠等目的。
2004年,在蕪湖沿江高速YJ-01標漳河特大橋的建設中,劉榮的掛籃優化方案以及他的軟件建模分析,再次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漳河特大橋主橋為九跨連續箱梁,根據工期要求八個主墩均需投入一對掛籃,全橋掛籃共需八對。通過優化掛籃結構,他采用二次走行掛籃的方案,將掛籃自重比控制在0.29,而常規掛籃的自重比為0.34,這樣做下來,每套掛籃節約13噸鋼材,此項累計可節約鋼材104噸。由于他使用SAP2000軟件自行對主橋九跨連續箱梁建模分析,并組織人員對主橋施工過程進行監控,確保主橋線型,最終,全橋18個合攏誤差均小于1.5厘米。
盡管每一次都很忐忑,但我很有信心
盡管起步晚,經驗少,資源不足,但六公司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項目部一路領先。從2011年1月24日第一根鉆孔樁施工開始,項目部僅用56天,完成了一號墩44根直徑2米的鉆孔樁施工,創造了在長江上平均1.27天成孔一根樁的最高紀錄,質量、安全、進度、環保、文明施工均位居參建單位前列。項目部在武漢市2011年6月份 “四比一創”勞動競賽活動中,榮獲“優勝單位”榮譽稱號;在大橋局指揮部2011年“第一戰役勞動競賽”中榮獲“優勝單位”,并獲流動紅旗。“我們準備得確實很充分,對周邊的環境、地質、水文狀況等,都進行較為詳細的調查和了解,應該說,還沒開工,我們都已心中有數。”對于成績,劉榮如是回應。
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是大橋局首個家門口BT工程,是窗口工程、是形象工程,又是六公司在長江上干的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大型橋梁,干不好就會砸了大橋局的牌子、砸了六公司的牌子。“壓力很大,經常睡不著覺,腦子總是在想問題,想著方案是不是周全了,預案有沒有缺陷,施工中會出現哪些狀況,如何規避等等。”1號墩的樁基施工,在劉榮與其他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原施工組織設計中的鉆孔樁平臺、雙壁鋼圍堰被優化為筑島施工、鋼板樁圍堰施工,共節約鋼平臺用量約512噸,節約鋼護筒800噸。當時,僅僅1號塔基礎施工方案,他們就做了8個,為的就是優中選優。
“我認為質量與進度之間并不沖突,也并不矛盾。把一個方案做好了,既省時,又省力,還省錢。1號墩的樁基礎有44根,深達75米,全部是水中樁。現在,經過檢測,全部為I類樁。”在技術上,劉榮一直堅持順勢而為的理念,他認為技術在很多時候就是把握機遇,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項目部抓住枯水期黃金施工季節,鋼平臺得以實現由水中施工變陸地施工,鋼護筒也因此由原方案的30米,縮短為9米,施工難度小了,施工風險也隨之降低,工期也縮短了近120天。
“施工中,有些環節是很關鍵的,不能出現任何的失誤,否則,就是毀滅性的錯誤。換言之,我們錯不起,也不能出錯。”家門口工程、形象工程、品牌工程,種種責任和壓力像一座座大山,讓劉榮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經常處于一種焦慮之中。“但是,我還是很有信心的,只要我們按工藝和規范執行,沒有問題,我們都計算過的。”劉榮如是說。
2011年6月21日,經過項目部120余名參建者歷時60小時的奮戰,當晚23時整,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1號墩承臺鋼板樁圍堰成功封底,鋼板樁圍堰長70米,寬30米,高28米,共澆筑混凝土約5400立方米。該承臺外型呈啞鈴形,采用垂直導管法水下混凝土澆筑施工,具有尺寸大、澆筑量大、持續時間長的特點,必須一次性澆筑成功。當時,1號墩圍堰封底澆筑時,大橋局指揮部的一位領導問劉榮,“你有幾成把握?”“六、七成吧”,劉榮老老實實地回答。像這樣在江水中一次性澆筑1400到1500平方米面積的水下封底,大橋局所做過的工程都不多見,不可測的因素太多。因為鋼板樁圍堰系柔性結構,不可控的外在因素多,如水流沖刷、船舶或吊物撞擊等等,一個小小的意外,都有可能造成不可逆轉的錯誤。但是,經過大家的通力合作,目前1號塔承臺施工已近尾聲,風險被有效化解了。
“技術方案必須要考慮周全,盡可能把各種因素都考慮進來,施工現場,如何實現人、機、料、法、環的有機結合,怎么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保證方案的經濟性、適用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可實施性,要充分與管理結合起來,因為,沒有純粹的技術,也沒有純粹的管理。作為一名項目總工,我的職責,就是在各種問題面前,求解出最好的答案。”對于取得的成績,劉榮顯得輕松而淡然。他在不斷求解中一路走來,用忠誠和敬業詮釋著對職責的理解,揮灑下一路的汗水,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績:先后榮獲公司“十佳職工“、”先進生產者”、“青年崗位能手”、“首屆優秀科技工作者”以及大橋局集團“勞動模范”、中國中鐵“優秀青年項目總工”等榮譽稱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