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在厨房要了我中文字幕_狠狠摸狠狠操_乖宝贝我会叫你爽死的视频_毛片一级完整版免费

今天是:
首頁 > 新聞中心 > 公司動態 > 公司新聞

科普之光耀橋博!橋梁博物館榮獲 “全國科普先進集體”稱號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24-08-23   字體:【 【打印】

走進位于武漢市漢陽區的橋梁博物館序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大型浮雕墻面。滾滾江海煙波浩渺,江面千帆競發,山路逶迤如龍,一座座高鐵橋梁通江達海,一輛輛列車穿山破霧,一個個現代化檢索機器人優雅爬升……

橋梁博物館是一張璀璨的名片——開館以來,博物館線下共接待了來自70多個國家的35萬多名觀眾,線上“云游”參觀者也突破了900萬人次,影響力和知名度逐年提升。

1

2

日前,科技部、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發布了《關于表彰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的決定》,決定對2020年以來在科普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195個單位及302名個人進行表彰。橋梁博物館榮獲“全國科普先進集體”稱號,這一榮譽是對橋梁博物館長期以來科普教育工作的高度認可。作為文化傳播平臺的橋梁博物館,自開館以來通過一場場深入透徹的“橋梁大講堂”,一次次鮮活生動的互動交流,掀起了一陣陣全民“識橋、研橋、愛橋”的熱潮。

初心永駐 薪火相傳賡續華章

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物工作,指引廣大文物工作者守正創新、開拓進取,不斷強化文物工作的實證史證作用和宣傳教育功能。

橋梁博物館由建橋國家隊中鐵大橋局創建,是運用現代化博物館理念建設的國內首家綜合性橋梁博物館,以“天塹變通途——古今中外話橋梁”為主題,自2019年5月18日開館以來,以建設培育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的教育陣地為主旨,從科技創新的角度,站在國家和行業的高度,將橋梁科技發展放在歷史的、現實的、中國的、世界的大環境、大背景中去展示和呈現。

截圖20240823162319

橋梁博物館館長成莉玲回憶,博物館在建設過程中,得到了各界社會人士的大力支持。

2018年,中鐵大橋局第一任總工程師汪菊潛的女兒汪昆華,親自將汪菊潛的院士證書、全國人大代表證、聘書、計算尺等數件珍貴的藏品帶到武漢,將其捐贈給正在籌建中的橋梁博物館。

4

2019年4月16日,新中國首任鐵道部部長滕代遠的兒子滕久昕,將其父在武漢長江大橋通車典禮上穿過的灰色中山裝上衣、講話手稿原件等捐贈給橋梁博物館。

5

2019年6月12日,星輝潛水掌門人李星輝,千里“單騎”贈文物,慷慨將自己珍藏多年的中國第一代重潛設備全部捐獻給橋梁博物館。

6

2024年,武漢市民郁女士,將武漢長江大橋通車當天出席通車典禮的領導及各方面代表簽名的一幅絲織品,82歲的老先生楊長生將自己珍藏了66年,上高一時在武漢長江大橋通車當天購買的武漢長江大橋通車的首日封無私地捐贈給了橋梁博物館。

橋梁博物館現有藏品共計2043件(套)。館藏展品豐富多樣,極具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在橋梁博物館,人們還可以讀到國家領導人視察九江長江大橋時留下的親筆題詞,照片中蕪湖長江大橋的質量宣言,《人民日報》報道南京長江大橋通車的那張報紙。

7

人們還可以看到,南京長江大橋翻新替換下來的“爭氣鋼”、鑄鐵欄桿、白玉蘭燈、陶粒橋面板,還有影像里,那一幕幕遍布全國各地“慶祝大橋通車”意氣風發的群眾游行,歡潮如海的縱情聯歡等高光時刻……

每件藏品背后,皆是一段故事。其間之嘔心瀝血,其間之煌煌偉業,有實可據,有記可證,有史可鑒,有道可承,一并濃縮之于橋梁博物館內。

開館至今,橋梁博物館先后獲“湖北省愛國教育主義教育基地”“國家交通運輸科普教育基地”“中央企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等稱號。

培根鑄魂 創新載體服務社會

讓橋梁博物館“飛入尋常百姓家”是博物館一直堅守的初心。在成莉玲看來,橋梁博物館本身也是一座“橋梁”,是連接公眾與企業和橋梁行業的紐帶。從建館之初,橋梁博物館就立志不僅服務于橋梁業專業人士,也面向普通公眾,讓更多公眾了解橋梁知識、熱愛橋梁、傳播橋梁文化,并為此做了諸多努力和嘗試——制定完善科普教育管理制度,強化科普教育效果。根據自身特點和實際,制定并不斷完善科普工作管理制度、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服務宗旨等管理制度;科普教育“三支隊伍”不斷壯大,人數共達200多人。博物館組建了以院士、設計大師、教授級高工、橋史專家等為主要成員的橋梁科普專家團隊,加強專業科普團隊、科普教育志愿者隊伍建設。博物館還組建了由中鐵大橋局職工組成的科技志愿者隊伍以及全市選拔出的“橋見未來紅領巾講解員”隊伍。他們懷著對橋梁知識普及的熱忱,全身心投入到科普工作中。無論是嚴寒酷暑,還是節假日,橋梁博物館的科普工作者們始終堅守崗位,為每一位參觀者提供優質的服務。

8

9

10

創新開展系列特色科普活動。以橋梁科技創新為主題,創新性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教育活動。堅持在全國科普日、全國科技活動周主題日期間開展 “橋梁大講堂”“云游橋博”“科普亮寶會”等活動,展示橋梁科技創新成就;堅持開展“進社區、進學校、進基層”活動;二是突出橋梁特色,堅持開展“了不起的橋梁工程師”“中國橋為什么能”“神奇的貫木拱橋”“橋梁美學與文化”等科普研學精品課,用啟發式、討論式、沉浸式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橋梁科學知識、橋梁文化,讓“研之有物”“學而廣博”;堅持開展科普“進社區、進學校、進基層”活動。為多所高校、社區、基層開展橋梁科技發展歷程及創新主題的講座、展覽、交流等,加強館校合作,充分做到展教結合,讓學生走進博物館,同時邀請橋梁博物館的橋梁科普傳播專家走進校園等活動,讓青少年在實踐中深入挖掘中國橋梁科技者通過自主創新,引領橋梁技術發展,成為交通強國的“建橋報國”故事和“大國工匠”精神,堅定公眾科技強國和文化自信;與武漢市直機關及各社區等單位共同組織黨員來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講好橋梁科學家故事,傳播科學家精神,繼承和發揚老一代橋梁科學家優秀品質。

截圖20240823162645

截圖20240823162706

截圖20240823162658

同時,主動運用新媒體手段打破觀展空間局限,打造云展覽、云直播等多種觀展形式,制作科普讓“橋音”遠播。橋梁博物館微信公號定期推送“每周一橋”、“橋之美”等科普專欄,關注量突破5萬人次;制作形式多樣的科普作品,《跨越深藍——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建橋禁區”創造世界奇跡》等科普文章,在《鐵道知識》雜志“科普話廊”專欄發表;創作《橋梁也會做“體操”——走近橋梁轉體施工》《喬喬帶你看大橋》等科普動畫作品,入選交通運輸科普微視頻作品推薦名單,在“湖北天天科普”網站、中鐵大橋局視頻號、抖音號、武漢橋梁博物館公眾號等多個平臺傳播,深入淺出向公眾傳播橋梁科學知識,深受公眾好評。這一系列舉措,起到的傳播效果也十分明顯。

12

11

“長江—密西西比河”中美青年交流團成員羅莎·伊麗莎白·加布里埃爾參觀完博物館后對講解員說:“下次有機會我一定會再到武漢,再到橋梁博物館來,這里展現的橋梁科技讓人耳目一新,橋梁文化更是讓我感覺美好又深刻。”

橋梁博物館的參觀者中,小學生占比較高。

13

中鐵大橋局職工、橋梁博物館科技志愿者王圌亮認為,橋梁博物館對于開闊孩子們的眼界,培養孩子們對橋梁文化、橋梁科技的興趣有著重要的作用。他的孩子正在上小學五年級,2年前通過橋梁博物館的考核,成為了一名紅領巾講解員,一直堅持周六為公眾講解在他看來,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次彌足珍貴的歷練,能夠幫助孩子了解橋梁文化和橋梁歷史。

“橋梁博物館不僅屬于歷史,屬于行業,屬于中國,甚至屬于世界。”成莉玲說,橋梁博物館將繼續致力于展示橋梁發展史,普及橋梁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建橋報國精神,傳播橋梁文化,為打造“中國橋梁品牌”作貢獻。

文字|徐洪江 付學佳

來源|橋梁博物館

上一篇:

下一篇: